- 唯识无境 → 唯識無境
- 此為唯識宗的基本立場, 指萬法唯識所現, 識外無真實之境。 《唯識二十論記》以‘唯’即是否定外境, 故‘唯識’一語意謂無境。 蓋識之顯現, 乃阿賴耶識由無始以來分別熏習所致, 由此顯現所取的外境與能取之我, 故《大乘庄嚴經論法品》述及唯心者有二種顯現, 即所取與能取之顯現。 又《攝大乘論》本所知相分說依他起相為十一識, 然皆不過是阿賴耶識所顯現, 并無實在之外境與認識外境之主觀。 是故, 三界諸法皆唯識, 離識并無實在之外境。 即世界一切現象皆為內心所變現, 心外無獨立之客觀存在。 《成唯識論》卷一載, 外境隨緣而施設, 故非有如識, 內識必依因緣生, 故非無如境, 即指諸法隨人之情識設置而非實有, 所緣之境, 唯識所現, 諸法皆不離心。 故所謂: ‘識所緣, 唯識所現’。 此外, 唯識學派歸納‘有外境論’為三種, 而加以批判, 據玄奘譯的《觀所緣緣論》載, 第一宗說諸極微為境;對此, 極微為實體, 故為生識之因, 然識無極微之形相, 故極微非境。 第二宗說諸極微之和合為境;對此, 識上雖有極微和合之形相, 然和合者并無實體, 不能成為識之生因, 因此和合為境不成立。 第三宗說諸極微之和集為實體且有粗大相, 可成為識之境;對此, 若和集有實體, 則一一析除其構成部分, 應現同一相狀, 但如瓶則非然, 故和集非實體。 以上批判三宗, 否定有外境論, 而確立唯識無境之理。
* * *謂唯有心識, 心識之外無一切物質現象, 即今所謂之唯心論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